qì dān

契丹

词语解释

引证解释

国语辞典

其他解释

  • 拼音
    qì dān
  • 注音
    ㄑ一ˋ ㄉㄢ
  • 近义
  • 反义
词语解释

契丹【qì dān】

1、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,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。

例子
契丹与吾约为兄弟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(序)》
引证解释

契丹【qì dān】

1、古民族名。源于 东胡。居今 辽河 上游 西拉木伦河 一带,以游牧为生。 北魏 时,自号 契丹。唐 末, 迭剌部 首领 阿保机 统一各部族,称帝建 辽国。宋 宣和 七年(公元1125年)为 金 所灭。

引用
《旧唐书·北狄传·契丹》:“契丹,居 潢水 之南, 黄龙 之北, 鲜卑 之故地。”
国语辞典

契丹【qì dān】

1、我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。原居于今辽河上游西剌木伦河一带,所属分八部。唐时耶律阿保机并合各部,统有今蒙古、东北、热河、察哈尔、绥远及河北北部,自号为王,建国号为辽。宋时为金所灭。

其他解释
英语
Qidan or Khitan, ethnic group in ancient China, a branch of the Eastern Hu people inhabiting the valley of the Xar Murun Riv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遼河|辽河[Liao2 He2]
德语
Kitan (Geo)​
法语
Khitans
搜文识词
回天转日

回:旋转。比喻权势力量极大,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。

《旧唐书·王义方传》:“虽挟山超海之力,望此犹轻;回天转日之威,方斯更劣。”
电报快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