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ái|tāi

基本解释

详细解释

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  • 拼音
    tái|tāi
  • 部首
    口部
  • 总笔画
    5画
  • 外部笔画
    2画
  • 五笔
    CKF
  • 仓颉
    IR
  • 郑码
    ZSJ
  • 电码
    0669
  • 四角
    23600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台 tái|tāi

1、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。

2、 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。台甫。

3、 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
4、 量词一台戏。

5、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。台币。

6、 姓。

7、 桌子、案子写字台。

8、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
9、 〔天~〕①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②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

统一码

台字UNICODE编码U+53F0,10进制: 21488,UTF-32: 000021488。。 台字收录于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

汉英互译

broadcasting station、dais、desk、platform、stage、support

造字法

形声:从厶、口声

English

platform;unit;term of address
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[[Tāi]]

〈名〉

(1) 地名。“台州”的简称 [Taizhou prefecture]。唐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,改海州为台州,以境内天台山得名,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。元改为路,明改为府

南发交广东温台。—— 王安石《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》

(2) 另见 [[tái]]

康熙字典

台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2画

《唐韻》與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盈之切《正韻》延知切,音怡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台,我也。《又》予也。《書·禹貢》祇台德先。《湯誓》非台小子,敢行稱亂。

《說文》悅也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唐堯遜位,虞舜不台。

《揚子·方言》養也,晉衞燕魏曰台。

失也,宋魯之閒曰台。

《唐韻》土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湯來切,音胎。《廣韻》三台星。亦作能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司中註》司中三能,三階也。《疏》武陵太守星傳云:三台一名天柱,上台司命爲太尉,中台司中爲司徒,下台司祿爲司空,史漢皆作三能。

姓。北史有台氏。

天台,山名,在會稽。

州名。《韻會》本漢冶縣,宋爲赤城郡,唐攺台州。

《春秋·襄十二年》莒人伐我東鄙,圍台。《註》琅邪費縣南有台亭。《釋文》台,敕才反,又音臺,一音翼之反,三音皆可讀。

《集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台背,大老也,通作鮐。《詩·大雅》黃耇台背。《箋》台之言鮐也,大老則背有鮐文。《釋文》台亦讀湯來反。

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元菟郡上殷台縣。《又》樂浪郡蠶台縣。

《集韻》台谷,地名。

《集韻》祥吏切,音寺。嗣古作台。《書·舜典》舜讓于德,弗嗣。《今文尚書》作不台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台【卷二】【口部】

(臺 tái)觀,四方而高者。从至从之,从高省。與室屋同意。徒哀切〖注〗{[2132B]}、{[3675]},古文。{[4453]},俗字。

说文解字注

說也。台說者、今之怡悅字。說文怡訓和。無悅字。今文尙書。舜讓于德不台。見漢書王莽傳、班固典引。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于德不台懌。自序曰。唐堯遜位、虞舜不台。惠之早霣、諸吕不台。皆謂不爲百姓所悅也。古文禹貢。袛台德先。鄭注。敬悅天子之德旣先。从口。{[382F]}聲。与之切。一部。按湯誓、高宗彤日、西伯戡黎皆云如台。殷本紀皆作柰何。釋詁台予同訓我。此皆以雙聲爲用。何予台三字雙聲也。

搜文识词
回天转日

回:旋转。比喻权势力量极大,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。

《旧唐书·王义方传》:“虽挟山超海之力,望此犹轻;回天转日之威,方斯更劣。”
电报快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