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ái|tāi

基本解释

详细解释

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  • 拼音
    tái|tāi
  • 部首
    艹部
  • 总笔画
    8画
  • 外部笔画
    5画
  • 五笔
    ACKF
  • 仓颉
    TIR
  • 郑码
    EZJ
  • 电码
    5377
  • 四角
    44603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苔 tái|tāi

1、 隐花植物的一类,根、茎、叶的区别不明显,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苔。苔藓。苔原。

2、 〔舌~〕舌头上面的垢腻,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,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。

统一码

苔字UNICODE编码U+82D4,10进制: 33492,UTF-32: 000033492。。 苔字收录于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

造字法

形声:从艹、台声

English

moss,lichen
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[[tāi]]

(1) ——“舌苔”( [[shétāi]])

(2) 舌上的垢腻

(3) 另见 [[tái]]

康熙字典

苔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蘚也。《淮南子註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?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髮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爲宣蘚,南人呼爲姤草。《集韻》亦作菭。

电报快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