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ī|pí|bǐ

基本解释

详细解释

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  • 拼音
    pī|pí|bǐ
  • 部首
    纟部
  • 总笔画
    7画
  • 外部笔画
    4画
  • 五笔
    XXXN
  • 仓颉
    VMPP
  • 郑码
    ZRRR
  • 电码
    9055
  • 四角
    22110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纰 pī|pí|bǐ

1、 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线纰了。把这一团毛线纰开。

2、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“素丝纰之”。

3、 所镶的边缘“缟冠素纰”。

4、 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。

统一码

纰字UNICODE编码U+7EB0,10进制: 32432,UTF-32: 000032432。。 纰字收录于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

异体字

造字法

形声:从纟、比声

English

spoiled silk;hem of dress;mista
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紕 [[pī]]

〈名〉

(1) 疏忽;谬误 [mistake]

五者一物纰缪。——《礼记·大传》

(2) 如:纰越(过失,错误);纰妄(谬误虚妄);纰戾(讹错;不合情理);纰乱(错乱);纰僻(错误)

(3) 通“妣”。已故的母亲 [deceased mother]

自伤纪考纰。——《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》

紕 [[pī]]

〈动〉

(1) 布帛、丝缕等破坏披散 [dishevel]。如:纰疏(布帛经纬松散);纰薄(布帛之类丝缕稀疏);纰缦(经纬稀疏的帛);纰纇(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。犹言次品);纰软(稀疏柔软)

(2) 另见 [[pí]]

搜文识词
比肩而立

比肩:并肩。肩并肩地站立。比喻彼此距离极近。
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三》:“寡人闻之,千里而一士,是比肩而立;百世而一圣,若随踵而至。”
电报快讯